国际易学联合会信息科学专业委员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COMMITTE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国社科院主管国际联合性组织

首页 / 论文 / 王少英在2021第十三届世界易学大会上作主旨讲话

王少英在2021第十三届世界易学大会上作主旨讲话

             2021年5月29日,由北京华夏五千年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21第十三届世界易学大会暨第八届华夏国学智慧论坛”,在湖南湘潭市隆重开幕。国内外易学专家学者、企业家近600人参加会议。我会名誉会长王少英应邀作为大会荣誉主席出席会议并作“黄河·华夏文明与易文化之滥觞——浅论黄河文化的根与魂”的主旨讲话。引发强烈反响。现将其讲话予以登载。


      在“2021第十三届世界易学大会 暨第八届华夏国学智慧论坛”上的讲话
              
      王 少 英


      (2021年5月27日)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易学同仁:
             在举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华诞100周年之际,“2021年第十三届世界易学大会暨第八届华夏国学智慧论坛”,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里湖南韶山举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首先感谢“华夏五千年环境科学研究院”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让我们瞻仰、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故居和他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创立的丰功伟绩以及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毛泽东主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引领指导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胜利走向胜利,推翻三座大山,创建新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毛泽东主席胸怀心系广大人民群众,他的系列以人民至上的论述,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开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是毛泽东主席为当今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立了科学的思想理论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去世45周年之后的今天,人们更加热爱、敬仰、缅怀毛主席的根本原因。
             作为易学研究者,我以为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还更是一位伟大杰出的易学家。他“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每个重要关头,他以博大的智慧,领导和指挥人民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奇制胜,充分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自古以来文治武功的英才,无与伦比。他的《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等经典文章,可称为《易经》崇高品德、博大智慧、经典理念运用的典范。值得广大易学工作者永远拜读认真学习。
             让全国人民欣慰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在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反腐败的工作中,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通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科技迅猛发展、经济腾飞的伟大丰硕成果。

      各位易学同仁:
             当前,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是举国上下、普天同庆的大喜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新中国的同龄人,更是心情激动、感触颇深。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自幼受党的培养教育长大,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亲身经历了党领导新中国72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思想深处由衷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的这一不容置疑的真理!在庆祝党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应该做些什么?尽管我是名退休干部。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领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去年6月8日,他在视察宁夏时特别提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指出了新时期弘扬黄河文化的重大意义。我以为更是为广大易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有鉴于此,干什么的吆喝什么,作为易学工作者,为践行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我萌发了编辑出版一部《黄河——人类文明与易文化》为主题的鸿篇易学文集的想法,作为向党100周年的献礼。由宁夏易学研究会牵头的征文启事发出后,得到了国内外易学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五个月时间收到征集论文200多篇,其中不乏著名专家学者的文章,目前该论文集的编辑工作正在进行。
             习总书记讲,“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具体讲黄河文化的根在哪里?魂又是什么?为此,目前我基本完成了题为“黄河·华夏文明与易文化之滥觞——浅论黄河文化的根与魂”这篇文章以作为这部文集的“代序言”。
       

      黄河——华夏文明与易文化之滥觞
      ——浅论黄河文化的根与魂

      王少英
      (2021年4月28日)

             黄河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哺育了一代代的华夏儿女;黄河又被称之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厚重,它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以及从古至今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河儿女在生产生活中孕育出的神话传说、民谣民歌、戏曲......,其中还包括近现代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如此众多的文化资源,构成了黄河文化的巨幅画卷,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且世代传承,从未中断,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讲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那么黄河文化的根在哪里?魂又是什么?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发源地,诞生了华胥、伏羲、女娲等华夏人文始祖;也诞生了炎帝、黄帝等人文始祖。他们依次缔造了华夏民族,孕育了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追根溯源,去粗取精,还要回归到太昊伏羲创立的伏羲文化。我以为伏羲文化确是华夏文明起源,是黄河文化的根脉,更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滥觞。
             
             一、伏羲文化是黄河文化的起源和核心。
      伏羲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华夏文明的起源,还要追溯到史称三皇五帝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据考证,黄河流域的六盘山(古称龙山)及其周边地区,人们称之为“羲里娲乡”,近年来,有诸多学者称其为“大龙山祖源文化圈”,太昊伏羲及女娲便生活于此。其中甘肃的陇东,宁夏的固原,陕西的陕北等地,至今遗存有人文始祖活动的大量遗迹。
             早在新石器时代,象征精神、力量和智慧,以“龙”为图腾的部落首领伏羲,“率先民、结网罟、养牺牲、建宫室、制九针、定甲历、持规矩、制婚娶、纪龙宫、造琴瑟、兴傩舞”,是中华民族告别兽皮遮体,群婚乱交的蛮荒蒙昧的野蛮时代,而步入文明礼乐的远古盛世。如今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之说即来源于此。
            伏羲开天立极作八卦。河南河洛地区也是伏羲活动的区域,伏羲在长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天地与气候的变化。“仰则观象与天,俯则观法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与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天赐祥瑞,黄河出现龙图,洛水出现龟书,伏羲受此启示,于是效法河图一画开天作八卦,创立了阴阳转换、对立统一、太极思维和八卦。(今甘肃天水、河南淮阳都有传说的伏羲画卦的八卦台)。夏禹效法“洛书”作九畴,而又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这就是此后称之为的“河洛文化”。
             八卦看似简单的八个符号,却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和中华民族的重整体、重直觉,以及辩证思维等,奠定了我国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基础和形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哲学思想。是太昊伏羲让华夏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生产和生活走上了一条顺应自然、知往察来、趋吉避凶、成就大业的道路。因此,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凝魂聚气的根脉。由此黄河也是中华“龙文化”与“易文化”的发祥地。
             
             二、伏羲文化缔造和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魂”
      伏羲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脉基础。伏羲对中华民族的功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在正姓氏、制嫁娶。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重振血统,伏羲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脉基础。其精神实质,是民族和合,民族团结,在血缘这个根脉的影响下,几千年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民族向心力,生生不息,乃至今天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他在民族血缘和姓氏文化方面的伟大贡献。民族先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体现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黄河文化之所以说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因为几千年以伏羲文化为根脉形成的黄河文化,生发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黄河文化的经典《易经》中“乾”、“坤”两卦卦辞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重要品格。几千年间,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不倒,身处艰辛不屈,屡遭挫折逾强,今天看来,是以伏羲文化为源头的中华优秀文化具有的凝魂聚气的强大凝聚力,奠定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当今确立的“爱国、团结统一、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源于伏羲文化,源于华夏民族文化上的共同心理、共同习俗与血缘上认同和延续。
             黄河文化孕育的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的无数次国家分裂和历史变革,最终达到统一,这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共同习俗和血缘认同形成的凝魂聚气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历史上造就出诸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无数具有民族气节、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处于列强瓜分和三座大山压迫,在国破家亡之际,广大仁人志士、革命党派,尤其是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用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起坚不可摧的民族力量,唤起、带领全国人民,打倒列强,驱逐倭寇,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国歌”、“黄河大合唱”、“解放军军歌”等就是中华民族凝魂聚气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号召、激励、鼓舞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不屈服于任何敌人的侵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至发展到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百年奋斗史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利益和中华优秀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经历一个世纪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倡导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以及当下仍在进行的抗击新冠疫情涌现出的英雄事迹等,这些都是对五千年中华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中华民族在动荡世界中站稳脚跟的基石。更是源于人文始祖伏羲开创的黄河文化孕育出的中华民族精神。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凝魂聚气、生存发展的根脉。弘扬伏羲文化和黄河文化,还更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普天下龙的子孙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未来海峡两岸的统一,也还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三、黄河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自古以来先哲不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发
      展史。“天人合一”思想,是黄河文化重要的思想理念。是华夏民族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的伟大智慧。以伏羲文化为源头的黄河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基因,其核心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探究“天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也一直是古代哲人的学术理想。
             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根据斗转星移,日月交汇,阴阳消长的自然现象,在考察万物的始末中,使人通晓盛衰兴亡,物极而返的真理。他试图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从而依据天的法则,“立竿见影,以正农时”,探索形成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天时的生产季节,创立了人类生存、繁衍生息“天人合一”的伟大智慧。是伏羲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把人类从远古洪荒、愚昧野蛮的旧时代,引领进入了古代农耕文明的新时期,即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的先进狩猎养殖时期,改善先民的生活状况,创造物质财富,用和平的方式与不同的部族和睦相处,建立历史上首个部族大联盟。并且部族首领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能者为尊等,开创实现了和谐社会。
             伏羲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文化。伏羲奠定和创立的“天人”关系,成为《易经》中确立的“天人合一”观的始端。“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是华夏民族有史以来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积淀的宝贵财富,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天人合一”的观念向人们阐明了要按照自然客观规律行事的思维方式。告诉人们要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事业的成功发展,就必须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确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特别是十五大以后,针对我国国情,审时度势,相继倡导的“与时俱进”、“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双循环”等治国理政新理念,都蕴含了“天人合一”和谐思想的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视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理念的新提升。
             以上拙见,谈的虽是黄河文化的“根”与“魂”,更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以伏羲文化、《易经》文化为先导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大哲学、大智慧、大道之源;是人类文明、社会和谐的思想精神宝藏;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和来源。习近平总书记讲“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鉴于此,新时期弘扬黄河文化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黄河文化,要将封建迷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地区别开来,将作为封建统治工具的儒教同作为中华思想文化遗产的儒学科学地区别开来;用优秀传统文化净化灵魂、升华思想、启迪智慧,凝魂聚气;用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凝聚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黄河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更加发扬光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王 少 英
      名誉会长 学术顾问

      作者简介:
         
      王少英回族,籍贯安徽合肥市。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宁夏易学研究会创会会长(任职21年)。现任宁夏易学研究会、国际易联信息科学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易经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易联易学应用研究会、吉林省易经学会、中国国学研究院顾问;长三角易学联盟荣誉主席、河南濮阳龙乡书院名誉院长;韩国白民易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易学大会副会长;并担任《国际易经》总顾问、“易学家园”首席学术顾问,《易学参考》总编、新华网“华人频道”《华人易学堂》学术顾问、全国专业人才储备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等。
        从事中华易学文化研究是其爱好。不仅研究易学理论,且注重实践应用服务于社会,更致力于传承文脉,弘扬易学文化。主编出版了《易学研究集成》一、二、四、五集及《六盘论易》、《六盘论易文集》、《六盘论易特辑》、《国际易学大会银川年会论文集》等多部易学著作;撰写出版了《少英说易》;并为二十余部易学著作撰写序言等,向易界、向社会推介易学新作。特别是多年来他在出席国内、国际易学会议上,大力倡导易学研究要坚持正确方向,传播弘扬正能量;要与现代科技、经济社会接轨;要坚持“进德修业”,修好道德和人品,克服“劣根性”;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要求创新发展,让易学文化在惠济民生、造福社会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其在弘扬、发展中华易学文化方面的观点,曾被中国新闻社、新华网多次采用报道,为助推中华易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