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著刊物 / 《少英说易》
《少英说易》
《少英说易》“修订版”付梓出版
王少英先生编著的《少英说易》自2016年元月面世后,受到了易界同仁的关注,该书被称之为“讲政治、树正气”,“是易界正能量的代表作”。其中有四个易学大会将该书作为会议资料发给与会代表。由于数量不多,很快销、赠告罄。但仍有一些易友陆续致电、来信索要,皆因殆尽无物而不能顺遂人意。
鉴于此,作者再版重印。其中对在前版文字中出现的个别错误进行了订正,且补充增加了近两年的一些文稿。“修订版”体现了作者易学研究与时俱进,以及践行党和国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任务的自觉与自信。
参阅咨询
联系人: 高 莉 联络电话:0951-6020266
鉴于此,作者再版重印。其中对在前版文字中出现的个别错误进行了订正,且补充增加了近两年的一些文稿。“修订版”体现了作者易学研究与时俱进,以及践行党和国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任务的自觉与自信。
参阅咨询
联系人: 高 莉 联络电话:0951-6020266
《王少英論易》序
鄧瑞全
王少英先生集數十年學易研易用易之相關成果,匯為一編,曰《王少英論易》,這不僅是先生個人學術成就的集中總結,也是當代易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值得祝賀。
先生出身書香門第,自幼酷愛讀書,可以說血液中流淌著民族文化的基因。青年起即踏入仕途,長期供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歷任區政府辦公廳秘書、區商務廳副廳長、區糧食局副局長和黨組副書記等,其間也曾出任大企業總經理和董事長,還曾經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殊榮。以尋常看來,官職至正廳局級,位置到大國企老總,權不可謂不高,財不可謂不厚,可謂官場上商場上的成功人士。以先生的才華和智慧,加之兢兢業業的工作和卓有成效的貢獻,倘能勇猛精進,更上一層樓當無任何問題。然靈渠之水,各有所趨,先生胸中自有更為遠大的志向,這就是以承繼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以發揚光大易學事業為使命,至於仕途之達與不達,不措於心。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出任寧夏易學研究會會長以來,先生幾乎以全部身心投入到易學事業中來,團結易道同仁,開展研究討論,出版學術成果,組織實踐活動,特別是成功舉辦“中國·六盤山國際易學學術研討會”,轟動海內外,遂有寧夏雖為小區,卻是易學重鎮的美譽。
高山不言,自有景仰者焉。先生的學術造詣和對易學之貢獻,贏得廣泛社會聲譽。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禮聘先生為寧夏文史研究館館員,海內外多家易學研究機構如中華周易協會、中國易經協會、中華周易聯合會、國際易經科學院、中國周易發展研究院、中國易經應用科學院、華夏延生國學文化研究院、中國國學研究院、國際易學文化研究會和新華網“華人頻道”《華人易學堂》等,或推先生為名譽會長、名譽院長,或禮聘為高級顧問和學術顧問。此外,先生獲得的各種榮譽稱號有幾十個,如“中華易學和諧大使”、“國際易學和諧大使”、“國際著名易學專家”、 “弘揚易學突出貢獻人物”、“中華易學研究特殊成就獎”、“中華易學終身成就獎”、 “世界易經終身成就獎”、“易學健康發展領航者”、“國際易學十大領軍人物獎”、“二00九年全球百名最具影響力易學研究傑出人物最高成就獎”等。多少稱號並不重要,但從中可以看出先生在易學事業上不輟耕耘的努力和勤奮,以及灑下汗水之後的收穫和滿足。我認為王少英先生是當今易學界的一面旗幟,是值得驕傲的,是名至實歸的。
先生于易學研究具有大視野和高境界。提出“將易經研究置於中華文化研究的大環境之中”,從而“拓寬易學研究的範疇,獲得新的方法和視野”。又強調“《易經》具有心音和聲、凝魂聚氣的巨大魅力”,呼籲易學研究要堅持科學態度,重視理論學習與研究,破除迷信,創新發展。先生認為學習易學要以“進德修業”為出發點,提升個人素養,而儒家一向提倡“修齊治平”,其中“修身”為人生發展與歷練的重要環節,內在精神高度一致。先生反復提及“易學要與時俱進”,“與現代科學、經濟社會接軌”,這些意見和觀點都非常重要,極有見地。特別是有關易學與經濟社會接軌的論述,與我的一貫看法若合符節。易學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就是因為能夠與時俱進,和時代同步,滿足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我認為在新的世紀和新的形勢之下,易學的思想資源可以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戰略性的支持。
三十年前,我在劉廼龢師門下攻讀歷史文獻學專業研究生,期間曾練習點校白文十三經,開始接觸《周易》經傳,對王弼和韓康伯的注釋有所瞭解。業師吳懷祺先生也曾就史學與易學多所指點,始窺易學之門徑。1989年後,因劉廼龢師擔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的緣故,我擔任學會副秘書長,協助老師處理會務,期間曾向學會副會長陝西師範大學趙吉惠先生和常務理事信陽師範學院李叔毅先生請教易學相關問題,獲益多多。此後,更加留意易學界的學術活動。王少英先生樹幟西北,倡建寧夏易學研究會,大力弘揚易學文化,聲名遠播。應該說聞名已久,多年來一直想趨謁請益,奈何俗務繁冗,未得如願。今歲乙未季秋,有幸拜會先生于武當山下之十堰市。時中国周易發展研究院舉行“2015中華易學文化發展藍皮書”啟動儀式,座中多易界成名之士,讜論皇皇,珠玉紛披,且多驚世駭俗之語,而先生言語輕緩,疾徐有度,若長谷流溪,不知其多也。會後,先生言及編輯出版自選集,並屬我寫序。雖然我從事易學文化研究多年,但于先生當屬後學晚輩,豈敢造次?卻之再三不得,知先生之厚意不可辜負也。
竊以為易學浩瀚,易道廣大,前賢所謂象數義理,四庫館臣所謂兩派六宗,今人所謂學院派江湖派,皆不足以概括易學易道之奧旨。易學者何?概言之,一切研究易的學問都可稱為易學。前人研易用易之種種,無論文本整理校注,還是義理解讀闡發,或是諸般術數秘技,所謂易外別傳之門類,皆是也。易道者何?易學之上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論、思想和境界。《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以此比喻,則易學為“形而下”,是一門學術或專業,屬於“器”的層面,而易道應該屬於“形而上”的“道”了。我一直認為,從事易學研究和應用,不論造詣多深,方法多奇,術技多神,如果只停留在學問研討和方法論層面,可以成為專家學者或名人高士,但是要成為易道之中的得道之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佛家講成佛,道家講成仙,成佛成仙更多的是指覺悟之後的一種思想和境界,或是靈魂的解放和自由,學易者也是一樣。無論如何,易學是進入易道的最重要的途徑。
可感慨者,先生壯年之時,在仕途、商途皆有遠大可期之前程,完全是因為對傳統文化,特別是對易學文化的熱愛和執著,幾乎沒有保留地為此傾注全部心血和汗水,取捨之際,令人感動。基於此,我可以斷言,先生已經由易學進入易道,由“形而下”進入“形而上”,悟道,得道,成為有道之人。進入或達到一種新的精神境界,這種愉悅和美好是常人難以體會到的。《周易》經傳中反復提及的“大人”或“聖人”,我理解就是經由這種途徑而得道之人。進入“道”這種美好境界,享受“得道”的美妙體驗,近乎于成佛成仙成聖。若具體而言,可以用《易·文言》中的幾句話作為標准:“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不知高明以為如何?
藉此向王先生致敬並請教,豈敢曰序。
鄧瑞全
2015年歲次乙未冬至前二日于道功三佰齋
(鄧瑞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先生出身書香門第,自幼酷愛讀書,可以說血液中流淌著民族文化的基因。青年起即踏入仕途,長期供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歷任區政府辦公廳秘書、區商務廳副廳長、區糧食局副局長和黨組副書記等,其間也曾出任大企業總經理和董事長,還曾經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殊榮。以尋常看來,官職至正廳局級,位置到大國企老總,權不可謂不高,財不可謂不厚,可謂官場上商場上的成功人士。以先生的才華和智慧,加之兢兢業業的工作和卓有成效的貢獻,倘能勇猛精進,更上一層樓當無任何問題。然靈渠之水,各有所趨,先生胸中自有更為遠大的志向,這就是以承繼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以發揚光大易學事業為使命,至於仕途之達與不達,不措於心。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出任寧夏易學研究會會長以來,先生幾乎以全部身心投入到易學事業中來,團結易道同仁,開展研究討論,出版學術成果,組織實踐活動,特別是成功舉辦“中國·六盤山國際易學學術研討會”,轟動海內外,遂有寧夏雖為小區,卻是易學重鎮的美譽。
高山不言,自有景仰者焉。先生的學術造詣和對易學之貢獻,贏得廣泛社會聲譽。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禮聘先生為寧夏文史研究館館員,海內外多家易學研究機構如中華周易協會、中國易經協會、中華周易聯合會、國際易經科學院、中國周易發展研究院、中國易經應用科學院、華夏延生國學文化研究院、中國國學研究院、國際易學文化研究會和新華網“華人頻道”《華人易學堂》等,或推先生為名譽會長、名譽院長,或禮聘為高級顧問和學術顧問。此外,先生獲得的各種榮譽稱號有幾十個,如“中華易學和諧大使”、“國際易學和諧大使”、“國際著名易學專家”、 “弘揚易學突出貢獻人物”、“中華易學研究特殊成就獎”、“中華易學終身成就獎”、 “世界易經終身成就獎”、“易學健康發展領航者”、“國際易學十大領軍人物獎”、“二00九年全球百名最具影響力易學研究傑出人物最高成就獎”等。多少稱號並不重要,但從中可以看出先生在易學事業上不輟耕耘的努力和勤奮,以及灑下汗水之後的收穫和滿足。我認為王少英先生是當今易學界的一面旗幟,是值得驕傲的,是名至實歸的。
先生于易學研究具有大視野和高境界。提出“將易經研究置於中華文化研究的大環境之中”,從而“拓寬易學研究的範疇,獲得新的方法和視野”。又強調“《易經》具有心音和聲、凝魂聚氣的巨大魅力”,呼籲易學研究要堅持科學態度,重視理論學習與研究,破除迷信,創新發展。先生認為學習易學要以“進德修業”為出發點,提升個人素養,而儒家一向提倡“修齊治平”,其中“修身”為人生發展與歷練的重要環節,內在精神高度一致。先生反復提及“易學要與時俱進”,“與現代科學、經濟社會接軌”,這些意見和觀點都非常重要,極有見地。特別是有關易學與經濟社會接軌的論述,與我的一貫看法若合符節。易學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就是因為能夠與時俱進,和時代同步,滿足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我認為在新的世紀和新的形勢之下,易學的思想資源可以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戰略性的支持。
三十年前,我在劉廼龢師門下攻讀歷史文獻學專業研究生,期間曾練習點校白文十三經,開始接觸《周易》經傳,對王弼和韓康伯的注釋有所瞭解。業師吳懷祺先生也曾就史學與易學多所指點,始窺易學之門徑。1989年後,因劉廼龢師擔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的緣故,我擔任學會副秘書長,協助老師處理會務,期間曾向學會副會長陝西師範大學趙吉惠先生和常務理事信陽師範學院李叔毅先生請教易學相關問題,獲益多多。此後,更加留意易學界的學術活動。王少英先生樹幟西北,倡建寧夏易學研究會,大力弘揚易學文化,聲名遠播。應該說聞名已久,多年來一直想趨謁請益,奈何俗務繁冗,未得如願。今歲乙未季秋,有幸拜會先生于武當山下之十堰市。時中国周易發展研究院舉行“2015中華易學文化發展藍皮書”啟動儀式,座中多易界成名之士,讜論皇皇,珠玉紛披,且多驚世駭俗之語,而先生言語輕緩,疾徐有度,若長谷流溪,不知其多也。會後,先生言及編輯出版自選集,並屬我寫序。雖然我從事易學文化研究多年,但于先生當屬後學晚輩,豈敢造次?卻之再三不得,知先生之厚意不可辜負也。
竊以為易學浩瀚,易道廣大,前賢所謂象數義理,四庫館臣所謂兩派六宗,今人所謂學院派江湖派,皆不足以概括易學易道之奧旨。易學者何?概言之,一切研究易的學問都可稱為易學。前人研易用易之種種,無論文本整理校注,還是義理解讀闡發,或是諸般術數秘技,所謂易外別傳之門類,皆是也。易道者何?易學之上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論、思想和境界。《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以此比喻,則易學為“形而下”,是一門學術或專業,屬於“器”的層面,而易道應該屬於“形而上”的“道”了。我一直認為,從事易學研究和應用,不論造詣多深,方法多奇,術技多神,如果只停留在學問研討和方法論層面,可以成為專家學者或名人高士,但是要成為易道之中的得道之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佛家講成佛,道家講成仙,成佛成仙更多的是指覺悟之後的一種思想和境界,或是靈魂的解放和自由,學易者也是一樣。無論如何,易學是進入易道的最重要的途徑。
可感慨者,先生壯年之時,在仕途、商途皆有遠大可期之前程,完全是因為對傳統文化,特別是對易學文化的熱愛和執著,幾乎沒有保留地為此傾注全部心血和汗水,取捨之際,令人感動。基於此,我可以斷言,先生已經由易學進入易道,由“形而下”進入“形而上”,悟道,得道,成為有道之人。進入或達到一種新的精神境界,這種愉悅和美好是常人難以體會到的。《周易》經傳中反復提及的“大人”或“聖人”,我理解就是經由這種途徑而得道之人。進入“道”這種美好境界,享受“得道”的美妙體驗,近乎于成佛成仙成聖。若具體而言,可以用《易·文言》中的幾句話作為標准:“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不知高明以為如何?
藉此向王先生致敬並請教,豈敢曰序。
鄧瑞全
2015年歲次乙未冬至前二日于道功三佰齋
(鄧瑞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秘書長。)